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网上贷款(网贷)已成为越来越多人获取资金的途径之一。随着网贷市场参与者的增多,关于网贷利息的争议也日益增多,特别是关于网贷利息超出法律保护范围的问题备受关注。网贷利息超过多少才不受法律保护呢?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关建议。
在深入讨论之前,需要了解中国法律是如何规定借贷利率的。2020年8月,《民法典》正式实施,标志着中国民事法律体系的重大改革。《民法典》对借贷法律关系做出了明确规定,特别是在利息方面提出了新的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利率的限制。如果约定的利率过高,超过国家规定的利率上限的部分,法律不予保护。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民法典》并未直接规定具体的利率上限值,而是提到了“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利率的限制”。
国家关于借款利率的具体规定,主要体现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规定中。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关于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取消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下限,但保留了四倍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上限规定。
根据上述规定,若私人之间或私人与机构之间的借贷约定的年利率超过24%,超出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若年利率超过36%,则超过部分利息不仅不受保护,且构成非法经营罪的可能。但这一规定也随着LPR的调整而有所变动。
对于利息超出法律规定范围的部分,借款人有权拒绝支付超额利息。如果借款人因无法承受高额利息而选择逃避债务,可能引起法律纠纷。对于出借人来说,一旦涉嫌高利放贷,不仅可能面临法律诉讼,还可能有触犯刑法的风险。
审慎选择网贷平台:借款人应选择正规合法、信誉良好的网贷平台,避免因高额利息陷入负债困境。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在签署任何借款合同前,借款人应仔细阅读并理解合同中的所有条款,特别是与利息相关的规定。
合理评估还款能力:在申请网贷前,借款人应合理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避免因无法按时还款而产生额外的利息负担。
维护个人信用:及时还款不仅可以避免支付高额利息,还可以维护个人的信用记录,对未来的金融活动有所帮助。
虽然网贷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便利的融资渠道,但利率问题是涉及网贷的关键法律风险之一。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规定,借款协议约定的年利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超过法律规定上限的利息,法律不予保护。在参与网贷时,借款人和出借人都应充分认识到利率问题的法律意义,慎重行事,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在网贷市场参与过程中,每位参与者都应加强自身法律意识,积极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进行借贷活动,为自身和社会创造更加健康稳定的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