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诞生初期的获取方式与当今交易所主导的模式截然不同,2009年作为比特币的元年,其购买渠道原始且高度依赖社区信任与个人连接。中本聪发布比特币白皮书后,最早的一批参与者主要通过技术极客圈层内的特定方式接触和获取这一新型数字货币,当时尚未形成规范化的交易市场,获取比特币的核心途径包括直接与矿工交易、利用早期网络论坛进行点对点协商,以及通过线下社交活动完成交换。

与矿工直接交易是当时最为可行的方式之一。由于比特币网络算力门槛极低,普通个人电脑即可参与挖矿并获得区块奖励。早期矿工手中积累了最初发行的比特币,有购买意愿的用户可通过技术论坛或邮件列表直接联系矿工,双方协商价格后通过现金、银行转账甚至实物交换等方式完成交易。这种交易完全基于个人信用,缺乏第三方担保,价格波动性大且交易效率较低。
比特币论坛成为信息集散与交易撮合的关键平台。在交易所出现前,BitcoinTalk等论坛的交易市场板块是买卖双方的主要聚集地。买家发布求购信息或响应卖家的出售帖,通过论坛私信或邮件沟通细节。交易通常采用先款后币或第三方担保(由论坛活跃用户临时担任)模式,存在较高欺诈风险。论坛文化强调声誉积累,长期活跃用户的交易请求更易获得响应。

线下社交网络与小型聚会构成实物交割场景。比特币理念在极客社群扩散初期,熟人间的口耳相传是重要渠道。部分早期持有者会向感兴趣的朋友介绍比特币,并直接转让少量作为种子。一些技术爱好者自发组织线下Meetup,参与者携带现金现场购买他人U盘存储的比特币私钥。这种面对面的交易虽范围有限,但极大降低了信任成本。

除购买外,自主挖矿与非常规交割方式并存。技术爱好者可通过下载开源客户端用CPU挖矿获取比特币,虽效率低下但成本近乎为零。个别交易甚至采用邮寄现金换取纸质私钥记录的非电子化形式,凸显了早期生态的原始性。2009年比特币价值认知模糊,交易多带有实验性质,单笔交易量极小且价格常低于1美分。